2025年4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个科研小组举行了首次任务推进会议。会议围绕选题方向确定、科研困惑解答、任务分工及时间规划展开,目的是为了明确下一阶段的科研工作目标,并加强团队合作的共识。以下是推进会内容的总结:

原理教研室科研小组全体成员崔政、肖德成、赵洪雪、宋姗姗、辛珂在大活B103召开任务推进会。会议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选题方向确定与分工。基于前期调研与成员研究兴趣,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1. 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重点探讨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衔接、教学方法创新及评价体系优化路径。(成员:赵洪雪、宋姗姗主要负责) 2. 沧州本土马本斋研究:聚焦民族英雄马本斋的革命精神及其在当代统战工作中的价值挖掘。(成员:肖德成主要负责)3.思政课改革之第二课堂建设等(成员:辛珂主要负责)。这些选题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后续可根据研究进展动态调整细化。
其次,成员间分享了科研困惑分享与思路梳理,针对成员提出的共性问题,小组进行了集中讨论,崔政组长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如方向分散,难以找到既有创新性又符合自身基础的选题。可“小切口深挖”:结合自身基础,从细分领域切入。如时间精力碎片化,可固定每日“科研黄金N小时”,屏蔽干扰,专注核心任务。
最后,明确了下阶段科研任务规划。1、各成员根据各自科研方向,进行前期积累。如阅读推荐书目《德育哲学》、梳理沧州地方志中马本斋相关史料;2、查询收集共青团、宣传部等各部门近年来相关课题申报情况;3、整理总结各自课题方向相关文献。
习思想教研室科研小组全体成员吴春艳、张新、曹亚静、尹君龙、李璐鑫、马文宇在大活B105召开科研推进会,会议由吴春艳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张新老师首先发言,他强调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性,并指出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张新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学习研究这一领域,积累宝贵经验,并积极尝试申请河北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的相关课题,力争在科研上取得新的突破。
随后,尹君龙老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科研具体研究方向。他着眼于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提出以加强思政课教学效果为目的,从提升思政课的情感认同角度出发,探索如何通过文化自信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融入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认同。尹老师还表示,他正在考虑从“两个结合”的视阈下,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会议中,马文宇老师、曹亚静老师和李璐鑫老师也纷纷发言,围绕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纲要教研室科研小组在会议室召开科研工作推进会,芦林、贾启红、洪秘密、王蒙蒙、韩晴晴、王诗琪、彭昕等老师参会。会议伊始,贾启红老师首先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她指出,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学术地位的核心指标,科研成果积累直接提升学校声誉,吸引优质生源与科研资金;同时高校职称评审、资源分配普遍以科研成果为硬性指标,科研表现成为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接下来的会议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结合了自己在科研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地提出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规划。针对成员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个人都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想法,努力寻找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下一步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会议通过方向聚焦、问题剖析与任务分解,有效提升了团队科研效率。成员一致认为,需进一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尤其注重沧州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跨学段思政教育的创新性探索。下一步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争取在两周内形成阶段性成果。
